《掬水月在手》是一部珍貴、罕見的文學紀錄片,由陳傳興執導,講述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的傳奇人生,于10月16日上映,并于11月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
很多喜愛古詩詞的人都聽過葉嘉瑩的名字。這位“詩詞的女兒”一生與詩歌結下不解情緣。最近,一部關于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映,通過銀幕光影,我們得以感受她跌宕起伏卻寫滿詩意的一生。
《掬水月在手》總會讓觀者不自覺地將其與2019年上映的《上海的女兒》相比,同是女性傳記紀錄片,傳主也均是漂泊海外而后落葉歸根的文化名人。只不過相對于周采芹戲劇化人生的線性敘事,本片對中華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先生坎坷一生的講述實在是“舉重若輕”,于某種程度而言,片中葉先生以古法吟詠、并以字幕形式大段出現的古典詩詞才是真正的傳主。
10月16日上映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全面記錄了葉嘉瑩近百年來的詩詞人生。這是陳傳興導演繼《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之《如霧起時》《化城再來人》后的第三部文學紀錄片,也是他的“詩的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于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反響強烈,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3分,引發觀眾無限期待。日前,影片曝光主題曲《短歌》MV,《短歌》由知名音樂人暨作詞人姚謙填詞、陳粒作曲及演唱,以音樂創作向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致敬。
9月10日教師節之際,由陳傳興導演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于南開大學進行了教師節特別放映暨研討會。當天,《掬水月在手》片方釋出了“荷花”定檔版海報,并宣布影片定檔10月16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日前,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發布“荷花版”定檔海報,宣布將于10月16日全國公映。本片是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文學紀錄片,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總導演陳傳興執導。全程4K拍攝,從開機到公映歷時三年半,攝制組足跡遍及全球十余座城市。入圍2020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在隨后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作為展映電影創造最快5秒售罄紀錄。
7月26日,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影片《掬水月在手》舉行發布會。出品人廖美立、制片人沈祎分享了這部古典文學研究大家葉嘉瑩傳記紀錄片的創作心得。
7月18日晚,由陳傳興導演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成功入圍2020年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入選影片紀錄片單元,同時片方曝光了該片最新的海報與預告片。該紀錄片是陳傳興導演所執導紀錄片“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此前兩部作品“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如霧起時》和《化城再來人》分別以詩歌創作者鄭愁予和周夢蝶為主人公,在兩岸三地均取得不凡反響。